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积极响应国家关于青年学生深入基层、了解国情、服务社会的号召,我校音乐学院精心组织了多支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在暑假期间分别前往多地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这些活动不仅加深了学生们对国情民情的了解,还促进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增强了青年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绿动北疆”实践团队前往乌梁素海及周边地区,通过实地调研学习,深入了解当地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特别是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的生动实践。此外,团队还考察了国营新华林场的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深刻感受到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绿色草原,红色印记”实践团队探访了大青山地区的革命遗址,感受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崇高精神。在博物馆意外邂逅沂蒙精神展览,进一步加深了对革命精神的理解与传承。







“巧运匠心--托克托面塑”实践团队深入托克托县,学习并体验了面塑艺术的制作过程,不仅掌握了面塑制作的基本技能,还尝试将音乐元素融入面塑创作中,为传统技艺注入了新的活力。通过文化探索和历史感悟,增强了文化自信和传承意识。




“三下乡”文艺演出团队通过精心编排的文艺演出,为多地牧场的居民带去了欢乐与温暖。演出节目兼具艺术性、观赏性和互动性,有效促进了城乡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展现了我校音乐学院学生的专业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各实践团队均注重实地调研与亲身体验相结合,通过无人机航拍、徒步考察、座谈交流等方式,深入了解当地实际情况,增强了实践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并将艺术与历史、文化深度融合,通过音乐、面塑等艺术形式,生动再现了传统文化魅力,拓宽了文化传承的广度和深度。


“三下乡”文艺演出团在节目编排上注重创新性和互动性,结合当地文化特色与群众喜好,编排了一系列具有地方特色和时代感的节目,并通过互动环节提高观众的参与度和满意度。



各实践团队充分利用社交媒体、校园广播、地方媒体等多种渠道,对实践活动进行广泛宣传报道,有效扩大了活动的影响力和覆盖面,增强了社会对青年学生的认可与期待。
本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是我校音乐学院学生深入基层、了解国情、服务社会的一次生动实践。通过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学生们不仅锤炼了专业技能,还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未来,我校音乐学院将继续秉承“学以致用、服务社会”的理念,不断探索与实践,为培养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高度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音乐人才贡献力量。同时,期待更多青年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社会实践活动中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
文字:校团委 图片:青年媒体中心 一审编辑:王熙友 二审:鲍晴 三审:苑子玉